作為一個科研人士,可以用“十年磨一劍”來形容任以偉,從博士畢業到中科院的研究員,一直致力於膜材料的研究,成功開發了超細納米纖維。作為一名探索產學研新模式的管理者,可以用“冰心在玉壺”來形容他,從無到有,組建了中科第三極技術研究院,建立起企業資源和科研資源對接的橋樑。
説起他的研究成果——超細納米纖維,任以偉滔滔不絕。2009年,任以偉從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工程專業博士畢業,畢業之後主要是從事膜材料的研發。經過十年的潛心研究,任以偉和他的同事終於成功開發了超細納米纖維,並自主開發了納米纖維膜的生產線,打破進口壟斷,突破了低成本的納米纖維製備技術。超細納米纖維不僅可以用於口罩中,還可以用於電池隔膜、空氣淨化器等產品中。
目前大部分精力都在創建產學研科技平台的任以偉表示:“做科研一直是我的主業!”
習近平總書記説過,加快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,把科技成果充分應用到現代化事業中去。
2017年,任以偉組建了中科第三極技術研究院,致力於科技成果轉化,探索產學研相結合的新模式。為了有效對接科技資源和企業資源,中科第三極技術研究院基於中科院的科技資源開發了“科技雲”平台。未來平台會形成兩個大數據,一個是科技資源的大數據,一個是企業需求的大數據,並通過平台的核心智能算法,實現企業需求和技術資源的匹配。企業只要註冊需求了,就可以一秒找到想要的專家和技術。
中科第三極技術研究院成立兩年多以來,已經服務了合肥市的100多家企業,任以偉坦言:“科研成果落地才有意義!”
今年38歲的任以偉從18歲就離開了老家肥西縣銘傳鄉,一直在外求學、工作。二十年後,重新回到家鄉。任以偉説,回鄉既有公心也有私心,公心是因為國家的需要,合肥作為國家科學中心,中科院號召各個院所到合肥落地支撐,自己責無旁貸回到家鄉支援建設;私心是父母還在老家,離鄉二十年沒有好好陪伴過他們,現在一有空就可以去看望他們。
任以偉説:“合肥是一個創新動力很強的城市,有很多高校、科研院所,具有很好的產學研土壤,回合肥發展是一個很好的機會!”